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提法与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历届三中全会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不断深化的累积结果。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六个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创新及其贡献以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谈点看法。
回顾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探索萌芽到快速发展,从成熟完善到深化提升,其中蕴含着六个关键的节点,集中体现在党的六次重要会议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十二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体制雏形,十四届三中全会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十六届三中全会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这六次重要会议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之路。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定位方面的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不仅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即高水平,而且给出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清晰定位。这种目标定位上的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转型升级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正确把握的结果。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方面的创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纵观《决定》全文,15个部分中聚焦于体制机制改革内容的有13个部分,其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于首位。虽然只有1个部分高度聚焦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其余部分的改革部署均紧密围绕于此: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体制方面的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监管两方面重申如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无疑是对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体制重要性的强调。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精准把握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是保证企业持续创新、引领新的产业革命,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决定》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更多机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从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条件方面的创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被重点提及,《决定》提出了四点要求: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最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制度方面的创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的制度供给。对于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从六方面提出要求:完善产权制度;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企业破产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改革开放46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不竭动力,来自党的六次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探索、确立、完善和深化改革,其本质是党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更加成熟和高水平的阶段,这不仅为我们应对当前经济挑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深层的意义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了系统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
【原文刊载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作者分别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姜晓磊/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