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阳市委办公室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贯彻落实“大人才观”全链条推动
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4月 18日)
为全链条推动人才发展,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大人才观”全链条推动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办[2017]20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贯彻“大人才观”为引领,以“7个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实施健康宝贝计划,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和青少年营养改善计划,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强健农村青少年体魄;实施职业技能振兴计划,促进就业创业;实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施继续教育拓展培训计划,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浓厚氛围;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支撑;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计划,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健康宝贝计划
人才培养从源头抓起,从优生优育出发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开端。(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科协、安阳日报报业集团)
1.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在群众中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发挥各种媒体作用,采取播放宣传视频、刊发宣传资料、投放公益广告等方式,重点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和新生儿保健等知识,宣传出生缺陷的危害和防治办法,营造全社会预防出生缺陷的浓厚氛围。
2.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健全完善三级预防服务体系,做好免费婚前检查,孕期预防婴儿出生缺陷检查。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一步加大免疫接种力度;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计划,Z大限度帮助各类残疾儿童恢复、改善身体机能;扩大贫困地区6个月一2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试点范围,覆盖所有贫困县。
3.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强化妇幼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完善孕产妇管理救治和新生儿救治网络,筑牢母婴安全防线。加大对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科技投入和联合攻关,抓紧建立全市孕产妇和婴幼儿大数据研究平台,为提高人口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二)学前教育普及和青少年营养改善计划
抓住人才培育的薄弱环节和前提保障,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难”、青少年营养不良等问题,促进健康成长。(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
4.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以县(市、区)为单位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方、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问题。完善农村公办幼儿园体系,有效保障农村适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园。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健全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员短缺问题。
5.资助贫困家庭幼儿入园。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不低于400元标准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据当地财力状况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市财政根据各地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适当奖补。
6.改善农村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年8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鼓励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村(居)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等,在政府统筹下,积极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
(三)职业技能振兴计划
通过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政府国资委、市扶贫办、市残联)
7.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建立教育与产业协作机制,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统筹整合现有专项资金支持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职业院校给予奖励,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8.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千名急需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重点建设3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9.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组织实施好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10.打造职教名牌专业。打造我市职业教育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大力支持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建设,重点支持我市建筑、旅游、航空等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职教品牌建设,市财政对职教品牌培育作出突出贡献的职业院校给予适当奖补;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具备教学、生产、培训和鉴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
(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抓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提高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牵头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安阳工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政府国资委)
11.加快本地高校优势专业建设。加快特色大学建设,继续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汇聚高端人才,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积极争取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来安设立分校、分院、研究中心等,努力提升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12.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支持高校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深入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引入社会创业培训项目,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高校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大学生休学创业,可向学校申请保留学籍2年。
14.引进选拔高校高端人才。深入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引进一批具有省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每年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省级特聘教授,面向全市选拔一批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资助培养。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增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
(五)继续教育拓展培训计划
深化拓展全民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灵活开放、沟通衔接、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计生委)
15.培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计划、分领域、分层次加强各领域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发挥安阳市委党校、安阳工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作用,着力打造安阳工信大讲堂、洹水讲坛等教育培训品牌,深入实施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5年内使各类在职人员普遍轮训一遍。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以提升企事业单位员工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全员培训。广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用好用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6.强化学历继续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支持普通高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师资、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职工学历提升的需求,以在职学习为主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实现学历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的相互贯通。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扩大开放教育规模,建立更加科学、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
17.利用社区和公共场馆开展全民终身教育。以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素养和生活品质为目的,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增加社区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为居民提供手工技艺、休闲娱乐、历史文化、家庭教育、科普知识、营养保健等教育培训,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医院等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定期开放场地设施,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引导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院)、社区学校与中小学合作举办“四点钟学校”、周末大讲堂等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放学后作业指导、托管等公益性服务。
18.整合开放各类优质学习资源。把共享学校资源、开放社区资源、利用社会资源作为工作着力点,不断扩大各类优质学习资源供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顺应“互联网十”发展趋势,将移动学习、网络学习、在线学习与传统现场教学相结合,为各类人群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
(六)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
突出需求导向,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强化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商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
19.人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才发展与全市重大战略、调整产业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整合优化各类人才项目,推动人才工程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建立相互配套、覆盖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梯次资助体系。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和各单位大胆探索引才引智优惠政策,打造我市人才工作品牌。
20.引进重点产业急需人才。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煤化工、通用航空、机器人智能等制造业主导产业,及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特别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站在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领军人才,集聚一批拥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填补产业空白或提升产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21.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引智试验区、专家服务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人才创新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集聚高地。培育壮大一批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和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舞台。
(七)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计划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做好各类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2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深入开展理想信念、道德礼仪、传统文化、生命安全4项重点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融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全过程,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各方面。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实施家庭教育暖心公益行动。继续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4项集中活动,常态化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中华魂、五老宣讲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美德少年”美德故事巡讲活动。把中小学校德育、美育课程建设纳入教学评估和目标考核。
2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着力提升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红旗渠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深化行业道德实践,深化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叫响“安阳好人”品牌。发挥文明创建的载体、导向作用,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度挖掘安阳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以文化人,增强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净网”“护苗”和“清朗”专项行动,弘扬网络正能量。
24.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大力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践行价值观、岗位学雷锋”主题实践和“三亮三评”活动,推出一批敬业典型、服务标兵。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践行行业规范、职业精神和评选行业人物活动,开展行风评议、行业监督,开展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主的道德实践养成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由市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落实“大人才观”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狠抓责任落实。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出台具体行动计划和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形成“1+N”政策体系。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狠抓工作落实。市人才办要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和考核评估机制。
(三)强化资金保障。“7个行动计划”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筹落实,市县两级财政合理负担。各级各单位要加大财政投入,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支持人才全链条发展的保障机制。
(四)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大人才观”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大兴重才、育才、爱才、聚才之风。